梳理唱作人的灵感源后 明白了郑钧为何说刘思鉴写词需要阅历

  • 应用分类
  • 游戏分类

梳理唱作人的灵感源后 明白了郑钧为何说刘思鉴写词需要阅历

作者:admin浏览数:2020-05-09 23:40:41

文/满囤儿

短短三期,《我是唱作人2》就捧红了新的宝藏男孩——刘思鉴。这个喜欢用数字命名作品的大男孩,每一期给出的音乐风格都很不同,让人摸不清他脑中究竟装了什么回路。这种发散式的创作泉涌,看得人真是羡慕。第四期里刘思鉴被下位区的苏运莹挑战,用一首《0317》守住了自己的位置。这首歌当即收获了很多好评,即便是从不商业互吹的GAI都夸他“词写得很狂”。唯独刚刚逆袭回上位区的郑钧泼了冷水。郑钧直言:“写词来讲,他还是要需要一些阅历的。”

可能很多年轻人会觉得郑钧在倚老卖老,但事实是,无论是写词,还是其它的文学、剧作创作,阅历都是很重要的一环。我们来梳理一下本期唱作人的灵感源,就能看出其中的区别和差异来。

霍尊本期作品《自定义少女》的灵感来源于他看到的一组照片,也就是来源于——观察。敏感的创作者,经常被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所刺激,从而迸发灵感,再通过对其进行观察、分析、思考来获取创作素材。这个观察和思考的深入程度,便决定了作品的好坏。很多优秀的创作者都是好的观察者,甚至能够达到社会学家的程度。比如黄家驹就是特别特别优秀的观察类音乐人。

郑钧自然是典型的阅历类唱作人。不仅这一期的《青春的葬礼》,他之前绝大部分作品的灵感源基本上都来源于——阅历。阅历指的是生命中的切身经历。相对于观察的主动性,阅历更多时候是被动的。创作者在生命中遭遇了某一事件,或经历了某一段历史,或接触了某一伙人,都能触发他们的灵感。他们通过回味事件、咀嚼历史、读懂朋友来获得创作素材。这种作品往往包含了强烈的态度,是最容易引发群体共鸣的创作。

这样一解析,大家就能看出来,其实GAI和隔壁老樊也都属于依赖于阅历进行创作的唱作人。比如GAI的这首《兰花草》就是自己有了不得不打工的阅历,才创作出的作品。这也正是为什么他的歌里总在强调态度传达的原因。隔壁老樊虽然阅历算不上有多多,但他的确也是依此为灵感源的唱作人。他本期的歌曲是一个长段阅历的总结,和郑钧的那种路数的确有点儿像。

陈粒的类型与霍尊、郑钧又有不同。她和很多女艺术家一样,灵感更多的是来自自身的某一种感受。男艺术家往往理性,灵感的触发都比较具体,具体的某个事物或具体的某个事件;女艺术家往往感性,灵感的触发都比较抽象,喜怒哀乐等情感倾诉反而是其更看重的。你看陈粒在描述自己的《剧烈》时所用的词——“冷”、“消沉”、“明亮明朗”……与其相同的就是苏运莹,直接把自己的日常情感“生气”写成了歌曲《生气之歌》。这灵感源,还用囤儿分析吗?

这样一分析下来,我们不难看出,本期张艺兴的《十面埋伏》和刘思鉴的《0317》都属于霍尊同类的观察灵感源。张艺兴不可能有过武侠的阅历,刘思鉴也不可能有过取经的阅历,而且两人唱的内容都是带有描述性的、具体的,并不抽象。也就是说,《十面埋伏》是张艺兴观察武侠类文艺作品得到了灵感,然后通过自己对武侠情怀的感知获取素材,然后再用自己的乐理知识组织出的作品;《0317》也是刘思鉴观察了唐僧四人取经的故事,然后通过自己对西游故事的思考获取素材,然后再用自己的乐理知识用歌曲的形式对其进行解读。

阅历创作派果真就比观察创作派高级么?也不见得。就像武术里的各种流派一样,你很难去比较孰优孰劣,只能说这个人是否在这个方向上走得够深,功力够厚。如今的年代,年轻人很难一上来便拥有前辈那么丰富的阅历,就只能提高自己通过观察进行创作的能力,不也是一种值得鼓励的努力么?

相关软件

相关文章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