它火了,却被骂得狗血淋头

  • 应用分类
  • 游戏分类

它火了,却被骂得狗血淋头

作者:admin浏览数:2020-05-07 19:37:26

5月3日晚,五四青年节前夜,“Z时代社区”B站,发布献给新一代的演讲《后浪》。

视频中,国家一级演员何冰登台演讲,激情慷慨,试图诠释青年人表达自我,拥抱世界的特质。

两天内,视频在B站收获千万级点击,经由多家官媒宣传转发后,话题在社交媒体迅速发酵。

“后浪”成功出圈,迅速成为一个网络热词,未来或将命名新一代。

但同时,大量批评与指责随之而来。

后浪们似乎不想被代表;

前浪、中浪们被刺痛,指责这是“精英阶层的后浪”,“麻痹精神的鸡汤”,脱离实际意义,形式主义的表演。

官媒转发《后浪》视频后,热评前几条,充满悲观色彩。

“年轻人被绑在一座座房子上,15年,30年,不敢去做想做的事,不敢再奢谈曾经的理想,朝朝暮暮,循环往复,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。”

批评的批评,站队的站队,这里藏着一个吊诡的事实:

捆绑“后浪”出圈,却不为“后浪”代言;

人人都在谈“后浪”,人人都在忽视“后浪”。

人们困囿于自身,发泄对生活的不满。

谁来关心一下真正的“后浪”们——

《零零后》2017.8.20

《零零后》纪录片里。

70后、80后的父母,已经注意培养孩子的个人想法和独立思维。

因为他们知道,现在是一个竞争型社会,听话,并不能保证一帆风顺。

所以他们可以在孩子青春期安慰自己,“如果什么都听你的,将来长大了也麻烦”。

片中,有个叫一一的小朋友,相当有主见。

旁人问她:“你为什么要剪成小男孩头发?”

一一说:“我就要剪成小男孩头发”,说完加了一句:“我有权利”。

一一安静内向,从小喜欢独处,喜欢观察和思考。

十几岁的她,对自己内向的特质,有着不同于流俗的思考,和独立见解。

她觉得,要求人外向这件事,对内向的人不公平。

崇尚外向,是为了让人们更加紧密地抱团,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,

但内向的人也有很有优点,能更安静地思考和沉淀。

所以最好能内外向兼修,这样就可以拥有这两个世界里各一半最好的东西。

不过这部纪录片,被人诟病的一点依然是视野局限,不足以代表00后。

摄制组选取了北京一家幼儿园,跟踪记录了十多位00后,从2006-2016年,这十年的变化与成长。

大家都知道,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,家长受教育程度均领先于全国。

以北京地区管窥整体00后,的确有以偏概全的嫌疑。

教育不仅存在地区差异,城乡差异,

片中,同一所幼儿园长大的孩子,成长轨迹也是千差万别。

第二集聚焦两个男孩的成长,梁昊天和刘嘉阳。

一个来自普通家庭,一个出身富裕家庭。

2006年。

5岁的梁昊天,和刘嘉阳同属一所幼儿园,北京芭学园。

就在转校的梁昊天,还很难融入群体生活的时候,刘嘉阳已经成为大家仰慕的对象。

老师问,为什么你们都喜欢刘嘉阳,女生回答:因为他酷,因为他帅。

刘嘉阳抬起了胳膊说:我知道大家为什么喜欢我,因为我有手表。

童言无忌。

这里的“手表”,代表让小伙伴艳羡的玩具,而玩具指向丰饶的物质条件。

别人没有手表,只有刘嘉阳有。

家庭,为刘嘉阳提供了选择生活的自由,这让他从小就与众不同、个性鲜明。

梁昊天则需要独自面对各种规则。

小学暑假。

两人一起参加了暑假的电影夏令营,要在一周内自编自导一部微电影。

幽默的性格、活跃的思维,很快让刘嘉阳成为这个新群体的领导人物,当上了导演。

而“男主角”梁昊天,觉得刘嘉阳导演能力太差,一气之下罢演了。

9岁的梁昊天不知道,他那时已出现了小小的逆反心理。

对刘嘉阳,对某种权威的不服,通过“破坏”展现出来。

2016年,两人同时升高中。

中考在即,梁昊天所有周末都只能在学校度过,晚上睡不着,上课精神涣散。

爸爸担心他初中被分到普通班,与别人差距太大,压力与焦虑如影随形。

但刘嘉阳的妈妈却丝毫不焦虑,因为他们为儿子选择了另外一条路——出国留学。

妈妈表示,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就让他自由选择,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。

不像梁昊天,刘嘉阳即使在申请出国的关键时期,也有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,做做运动,打打网球。

为了实地感受西式教育,刘嘉阳直接飞去美国上课。

由于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,他很快与美国同学打成一片。

从小一起长大的两人,一个走传统应试教育,一个选择出国读书。

诚然,家境优越,有更多选择的自由。

但走应试教育的梁昊天并不自怨自艾。

等待中考分数前夕,爸爸带他骑行川藏线。

没有推车,没有搭车,梁昊天克服种种恶劣条件,全程骑完了川藏线,看到了高山、草甸和雨林。

成功骑完全程的梁昊天说:

“你要一直去爬,你要努力去爬,不要去想环境、温度、海拔,

把目标订好了,然后去完成它,你就可以成功。”

15岁的梁昊天,已经不是幼儿园那个不守规矩的捣蛋鬼,也不再因为刘嘉阳而愤愤不平,变得开阔成熟很多。

长大意味着,很多事情你不能选择,那就努力抓住能抓住的一切,磨难也是砥砺你前行的馈赠。

纪录片好的一点是,直面成长中的困惑,如实记录下当事人那刻的感受,不加评判,没有褒贬。

成长的岔道口,你与朋友会分道扬镳,走在不同的路上,但都是并行不悖努力的个体,拥有不同的人生风景。

你看到河流,我看到高山。

像短道速滑,你不知道在哪个拐弯,就追上了另一人。

这部纪录片真诚的地方,却是《后浪》广受批评的原因之一。

粉饰现实,虚伪包装,把热爱生活,错误等同于高端消费,商业噱头大于对青年的善意。

《后浪》里展现的赛车、旅行、电竞、舞蹈健身、极限运动……

这些就像刘嘉阳的“手表”,不是谁都能轻松拥有。

听到那句:

“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,所有的知识、见识、智慧和艺术,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”,

更多人显得无动于衷。

有句评论说得好:

“对漂亮话的敏感和反思,是我们对互联网言论的基本思辨素质。”

谁都知道青年人走入社会会面临什么。

高房价、996,竞争、压力,随处可见的消费主义陷阱……

期望与现实的落差,喜好与社会规则的碰撞,都容易使人陷入迷茫、困顿。

或许会找不到方向,或许因挫折而烦忧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境,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解决方式。

你所能做的就是直面,然后像梁昊天骑行一样。

向着一个个小目标“一直去爬”,“努力去爬”,谁知道哪天就登顶了呢。

《后浪》视频中展现的无忧无虑的小资生活,刺痛了已被生活剥夺种种权利的“前浪”“后浪”们。

“年轻人没有爱情”、“割韭菜”等等消极负面的情绪接踵而至,

让对《后浪》的批评沦为一场悲观主义的滥觞。

激烈的批评,更多是宣泄对现实生活的不满。

有的人甚至跑到何冰微博下,对他进行人身攻击。

有没发现,在撕裂、对峙、骂战与各说各话中,早已背离了“寄语青年”的初衷。

五四寄语,不该是《后浪》虚伪做作的样子,也不该是悲观宣泄的样子。

应该是鲁迅先生劝谏青年,“摆脱冷气,只是向上走,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”的样子。

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?不如寻朋友,联合起来,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。

你们所多的是生力,遇见深林,可以辟成平地的,遇见旷野,可以栽种树木的,遇见沙漠,可以开掘井泉的。

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,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!——《华盖集·导师》

应该是经历“迷途的惆怅,失败的苦痛”后,依然相信未来、热爱生命的样子。

“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,当灰烬的余烟,叹息着贫困的悲哀,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,用美丽的雪花,写下:相信未来。”——食指《相信未来》

给人展现出的面貌,常常是自身生活的面貌。

也许,本该没有所谓的“后浪”、”前浪”。

往前看,就是后浪;往后看,就是前浪。

相关软件

相关文章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