围绕A股表现、中概股回归等热点问题 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进行解读

  • 应用分类
  • 游戏分类

围绕A股表现、中概股回归等热点问题 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进行解读

作者:admin浏览数:2020-08-19 11:23:46

本报记者 杨沙沙

今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三十周年,在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、美国对华政策明显变化的大背景下,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更加凸显。今年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加快改革的重要年份,科创板开市一周年、创业板注册制试点落地等等。谈及中国资本市场,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无疑是重要人物之一,他于2013年至2016年担任证监会主席。4年过后,他携新书《中国资本市场变革》重新走入公众视野,现在的身份是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,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资深研究员。围绕中国资本市场的注册制、科创板等多个热点问题,肖钢近日接受《环球时报》等多家媒体采访,他表示“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资本市场”。

如何判断当前股市行情

环球时报:您在书中开篇就提及“党中央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资本市场”,外界对此做出很多解读,尤其在当前中国股市行情长期向好背景下,有分析认为您的话可能对外传递了“中国牛市再次到来”的信号。您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向市场推出这本书?

肖钢: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资本市场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,党中央、国务院一系列文件提出明确要求,作出全面部署,内涵之丰富,改革力度之大,是前所未有的。中央强调,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,具有枢纽地位,凸显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与紧迫性。从某种意义上来理解,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资本市场,这是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实现经济创新驱动、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。

2020年恰逢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三十周年。俗话说,三十而立。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实现跨越式发展,同时也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,在这样的时刻,回顾资本市场变革历程,探讨市场基础制度建设,我想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。

环球时报:今年7月份,沪指用了5个交易日就突破3000点并上冲3400点,但随后股市又出现大幅回调。您是怎么判断当前股市行情?

肖钢:虽然今年以来A股市场发生过震荡行情,但相比国际市场,表现出较强的韧性与活力。Wind数据显示,到7月底,沪深两市总市值已突破80万亿元。A股上涨具有经济宏观面、基本面支撑,反映投资者对于我国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前景的风险定价,对于促进投资与消费、提振市场信心、改善企业资产负债表、促进实体经济恢复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。同时,也应看到,股市属于虚拟经济形态,也是一个风险市场,当前重点应防范杠杆资金带来的风险和冲击,严格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或者绕道流入股市。

距“中国版纳斯达克”还有多远

环球时报:中国2019年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。科创板从设立之初就被冠以“中国版纳斯达克”的期待。您认为,科创板距离纳斯达克还有多大距离?

肖钢:科创板距离纳斯达克还有多大距离,在这方面有一个很好的可供观察比较的视角,就是中概股回归。中概股回归首先体现上市主体在各个市场利弊之间的权衡,其次也可供观察比较不同市场制度竞争力。不少市场观察者认为,一些优质的红筹科技企业(指注册地在境外、主要经营活动在境内的企业——编者注)还没有将科创板作为首选回归地,有的认为科创板可考虑借鉴香港做法,研究和推出“第二上市”制度,即在认可第一上市地监管的基础上,实行较多的豁免、简化的监管制度安排,从而提高对红筹等科创企业吸引力。这些建议有可取之处,值得认真研究。

一年前,我们谁都没有想到已上市红筹企业回归门槛能够从2000亿元下降到200亿,未上市红筹企业门槛从有条件的200亿下降到100亿或有条件的50亿;一年前,我们也没人能够想到,竟然真的有不止一家红筹企业能够在科创板上市。所以,对科创板实现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制度吸引力,应当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。

环球时报:您在书中介绍美国注册发行制的时候提及,更好地解决投机性投资的办法不是政府的“父爱主义”,而是给投资者提供充分的信息。当前A股市场以散户为主,随着注册制推进,投资者结构是否会发生变化?

肖钢:美国已建立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证券发行监管制度。根据美国《1933年证券法》规定,发行融资是发行人的自然权利,只要发行人充分披露信息,即可发行证券,发行人的优劣和价值由市场自主决定。因此,监管机构审核企业发行上市时不做实质性判断,其关注重点是发行人是否充分准确地披露投资者决策所需信息。我国股票市场在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,散户投资者应摒弃监管部门对新股发行人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“背书”的理念,而应通过对披露信息和市场行情的研判,自主决策、自担风险。

美国等境外成熟资本市场,也经历了早期以散户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阶段。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渐走向成熟,对投资专业性要求不断提高,机构投资者比例应该会逐渐增加。

是否有能力应对外部风险冲击

环球时报:您在书中提到了对于A股市场当年设置熔断机制的反思(《中国资本市场变革》中提及,我国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熔断机制,然而由于1月4日和1月7日两次下跌触发阈值暂停全天交易。熔断机制未达到预期效果,反而因“磁吸效应”加剧了市场恐慌。证监会紧急开会讨论,最终决定于1月8日宣告暂停实施熔断机制——编者注),今年美股市场也罕见出现4次熔断,您如何看待美股的熔断?

肖钢:事实上,美股在1997年就出现熔断,且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发布的分析报告,熔断存在“磁吸效应”。熔断的“磁吸效应”一般表现为即将触及熔断阈值前,市场下跌速度显著加快,主要与投资者情绪密切相关,投资者交易的非理性程度越高,越容易出现“磁吸效应”。受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、美股本身估值已经很高等影响,美股频繁触及熔断显示出投资者的恐慌。同时,美股市场量化对冲、高频交易,加上波动型基金规模大,自动化交易占比过高,也势必引发“羊群效应”,导致市场崩塌。

环球时报:目前看,疫情没有对美股造成强烈冲击,您如何解读?

肖钢:今年2月下旬至3月,新冠疫情在全球加速扩散的第一阶段,各国股票、债券、汇率、期货、黄金和原油等多项大类资产价格大幅调整。为稳定市场恢复经济,各国快速出手,出台天量的财政和货币救助政策,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成为发达经济体主流政策。无限量、无底线的量化宽松政策虽然短期内对稳定市场、恢复经济有积极作用,但长期看不仅透支未来政策效力,更为未来美国及全球金融市场埋下系统性风险隐患。无限量宽政策助推金融资产泡沫,一旦未来宽松货币政策寻求转向或退出之时,便可能引爆“定时炸弹”,金融市场或将出现剧烈震荡。

环球时报:眼下中美关系表现出不确定性,美国施压多国对华为、字节跳动等企业实施围堵,此举是否会伤及中国资本市场?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扩大开放,外资频繁进出,您担忧西方成熟资本利用中国监管漏洞搅动市场,您认为中方有什么办法防范和监管?

肖钢:资本市场是否能够稳定健康发展,更多依靠的是内因,即是否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多元化的投融资服务,上市公司是否稳健经营,保护投资者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完善,监管是否有力。当前,我国资本市场应对复杂环境的韧性不断增强,监管能力不断提升,政策工具较为充足,金融开放蹄疾步稳,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正在稳步推进,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,更大浮动幅度的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完善,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外部风险冲击。▲

相关软件

相关文章

推荐文章